
脫毛的常見問題
毛囊和汗腺是分別獨立的兩個器官,毛髮是從毛囊長出,而汗腺則在毛囊的旁邊,在脫毛過程中,剃毛或脫毛只會針對於毛囊中的毛髮,並不會破壞隔壁的汗腺,是以,進行脫毛是不會對排汗有任何影響。
因為毛髮的生長階段總共分為三個時期:生長期、衰退期及休止期。平常肉眼可見的毛髮,正是從處於生長期的毛囊生長出來的,這些毛髮經由細胞不斷的分裂,會使毛髮漸漸變長及粗,毛髮根部膨大形成毛球,是以把處於生長期的毛髮硬拔下來的話,皮膚或會感到疼痛,我們建議採用較溫和的方法來把毛髮脫掉;而處於衰退期的毛髮,由於毛囊細胞將會進入凋亡的階段,毛髮不會再長粗,根部的毛球亦會開始萎縮;最後是處於休止期的毛髮,由於經歷了衰退期,毛髮與毛囊的連接脆弱無比,受到外力時容易掉落。毛髮在經歷衰退期及休止期後,會重新回到生長期,是以脫毛後,毛髮是會重新長出來的。
一般情況下,剃毛後再長出來的毛髮,會比剃毛前的毛髮看起來較粗。其實剃毛後的毛髮粗幼比原本的毛髮是差不多的,只因前端幼細的部位被剃去,毛髮較粗的部分便會留在皮膚表層,導致毛髮在視覺上產生誤差!情況就像一棵樹,如果把上面較幼細的樹枝部位砍掉,下方的樹枝及樹幹跟砍掉的樹枝相比,便會顯得較粗;此外,剛剛剃過的毛髮,其外觀會有明顯的黑色點狀毛根,看上去便會較剃去的毛髮明顯。剃毛雖然不會使單一的毛髮變粗,但可能會刺激處於休止期的毛髮提前生長,使原本稀疏的毛髮在一段時間後,長得更多更濃密,從而導致反效果。
任何的脫毛方法,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造成毛髮倒插,普遍是因為拔毛時毛髮斷裂或逆向剃毛,導致毛髮重新生長的時候,有機會埋沒於毛孔內,造成毛髮倒生、不定時的發炎反應及產生色素疤痕等問題!要解決毛髮倒生的問題,需要使用微細的手術刀,把埋沒於毛孔內的毛髮挑出來。是以,預防勝於治療,在脫毛前選擇正確的脫毛方法,脫毛後塗上具消炎及防敏功效的護膚產品,並在脫毛部位定期按摩及進行去角質,都能避免毛髮倒生。
自古至今,去除毛髮的方法總是五花百門,從傳統的線毛 (用一條線在皮膚表面搓捽,從而把毛髮拔掉)、剃毛 (使用剃刀的刀片把毛髮剃走)、拔毛 (用鉗子把毛髮逐一拔走)、化學脫毛 (使用脫毛膏以刺激性化學劑令毛髮溶解),到近代使用較新較衛生的方法如蜜蠟脫毛 (在長滿毛髮的肌膚塗上蜜蠟後,待蜜蠟凝固後把粘住體毛的蜜蠟撕走)、彩光脫光 (利用彩光的脈衝性光學把毛囊破壞,從而使毛囊休眠) 甚至激光脫毛 (利用激光針對黑色素的特性,把含有黑色素的毛髮及毛囊破壞),人們為了去除毛髮可謂絞盡腦汁,誓要和毛髮劃清界線。當中以激光脫毛的效果最顯注 (適當處理能達至永久脫毛效果) 及最舒適 (於脫毛時疼痛度會最低),但所需的費用相對上亦會較昂貴 (坊間的脫毛療程價格由數百至過萬元不等,視乎療程部位而定),是以在脫毛時,應考慮適合自己的脫毛方法。